骨質疏鬆是什麼?
腰痠、背痛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,而質疏鬆更是現今許多人都可能有的隱藏危險因子,尤其隨著年紀增長,骨頭的硬度隨之退化,可能在跌倒或輕微碰撞時就會發生骨折。
由於骨質疏鬆的症狀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明顯,所以很容易被忽略,專家提醒若脊椎骨出現壓迫性骨折,可能會造成背痛、駝背、身高變矮,如果發生髖骨骨折,就會導致臥床、行動不便,因此需要隨時注意自身健康安全。
骨質疏鬆的危險族群
骨質疏鬆症是常見的疾病且會嚴重威脅健康與生命,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,骨鬆症已是台灣人的流行病,病人初期通常無感覺到任何不適感,發現時已經發生各部位之骨折,又以脊柱體及髖部骨折最為嚴重。
質疏鬆的風險因子很多,男性超過70歲、女性超過65歲、體重過輕、較早停經、父母有髖骨骨折病史、長期服用類固醇、副甲狀腺疾病、腎臟疾病、類風濕關節炎、抽菸、喝酒、缺乏運動、鈣質攝取不足等。
小知識:骨質T分數落在+1.0 ~ -1.0表示骨質密度正常;若T分數低於平均值標準差-2.5以下,表示有嚴重骨質疏鬆症。
骨質疏鬆怎麼辦?
骨質疏鬆常常導致跌倒、失能和臥床等風險,現代人飲食不規律且不夠有營養,是全年齡層的健康殺手,骨質流失無法避免,那該如何改善和維持骨密度呢?
骨質疏鬆者可以透過飲食,補充鈣、維生素D等來幫助補充人體所需的鈣質,也可以適量補充維生素D的保健食品,並保持運動改善心肺功能、減少骨質流失、增加骨密度,同時強化肌肉、改善平衡能力,降低跌倒風險,負重運動能夠幫助骨質生成,因此爬山、慢跑、快走、深蹲及伏地挺身都是不錯的選擇。